■本报记者李文

  同花顺(21.230,0.00,0.00%)iFinD数据显示,目前保荐机构保荐的上市项目中,至少有8家公司的上市状态为“*ST”,共涉及到7家券商。然而券商与ST股的“缘分”不止于在IPO上,ST股进行重组,也需要有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来做财务顾问。

  近期,海际大和在参与ST宏盛(7.88,0.00,0.00%)重组中,因“重组终止原因的表述前后不一致,未能勤勉尽责”而受到上交所处分。

  这也给各家券商的并购业务部门敲响警钟。目前,企业重组失败率上升,对券商并购业务部门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并购业务部门既然收取了“财务顾问费”,那么相应的责任也应该承担起来。

  ST宏盛终止重组

 

  财务顾问海际大和受罚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保荐机构保荐的上市项目中,目前至少有8家公司的上市状态为“*ST”,共涉及到7家券商。分别是广发证券(11.01,0.00,0.00%)保荐的*ST成霖(3.98,0.00,0.00%)、国信证券保荐的*ST上控(4.86,0.00,0.00%)、海通证券(9.36,0.00,0.00%)保荐的*ST西仪(5.08,0.00,0.00%)、宏源证券(7.53,0.00,0.00%)保荐的*ST国药(5.53,0.00,0.00%)和*ST二重(4.10,0.00,0.00%)、华泰联合保荐的*ST大地(15.40,0.00,0.00%)、中金公司保荐的*ST远洋(2.90,0.00,0.00%)、中信建投保荐的*ST超日(2.73,0.00,0.00%)。

  说到保荐机构与ST公司之间的联系,让人迅速联想到的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开出的“史上最严厉罚单”。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对欺诈发行上市的绿大地(现证券简称为*ST大地)开出罚单,罚没保荐机构联合证券2400万元,对保荐人黎海祥、李迅冬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罚款,撤销其保代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然而券商与ST股的“缘分”不止于在IPO上。ST股进行重组,也需要有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来做财务顾问。一般来说,重组时,“买卖”双方能不能达成一致,价格、公司双方的文化契合度是主要因素。不过,财务顾问在其中担当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只是不“起眼”。

  近期,一则处罚叫人们把关注的目光移向财务顾问。6月18日,ST宏盛重组相关方就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相关问题召开了公开说明会。此后,经上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上交所认为ST宏盛对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及终止原因的披露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主要重组方国新能源对重组终止原因的披露不符合及时、准确、完整的要求;财务顾问海际大和对重组终止原因的表述前后不一致,未能勤勉尽责。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上交所对ST宏盛、国新能源和海际大和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视情节分别予以了通报批评或其他监管措施。

  简单来说,海际大和作为财务顾问与ST宏盛在关于终止重组的原因说明上“说法不同”。虽然致使本次重组失败的原因不只一种,但从这次处罚中可以看出,独立财务顾问的作用不只是在重组的最后阶段加入,让重组能通过监管层审批,而是真正地担当起专业的职责。同时,也可以看出,作为并购业务部门,专业能力和沟通、撮合能力尤为重要。

  西南证券(7.59,0.00,0.00%)蹊跷接盘

 

  *ST贤成(2.16,0.00,0.00%)增发股

  2013年4月8日,证监会对*ST贤成欺诈发行正式立案,这是近年来证监会第一次对上市公司再融资欺诈发行行为立案调查。

  自2008年以来,*ST贤成频频实施资产重组。在重组过程中,西南证券担任过独立财务顾问,后更成为保荐机构,深度参与了*ST贤成的两次重组。而西南证券在欺诈发行中会负什么责任,目前还不得而知。

  另外,市场质疑西南证券为了接盘*ST贤成定向增发的解禁筹码,不惜累计耗资逾2亿元,动用旗下集合理财产品——双喜瑞赢1号进行接盘,至少造成7000万元的巨额亏损,而该产品已被清盘。这一事件也让西南证券与*ST贤成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重组失败率高

 

  券商并购业务能力待提高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2年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位居前三甲的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9.87,0.00,0.00%)、华泰证券(7.82,0.00,0.00%)。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微博](10.22,0.00,0.00%)持稳,华融证券、华龙证券异军突起。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中金、中信轮流在国内并购市场上连续三年领先,这两家券商很早就组建了专门从事并购的团队。

 

  相对于IPO,并购重组操作更加复杂,需要专业团队和长期经验积累。业内人士分析称,一般来讲,50%的并购都是失败的。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申请中止和终止重组的上市公司有14家,其中4家中止重组,10家终止。重组止步的原因大多因审批未通过或买卖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对促成并购的财务顾问的要求也在提高。不过现实的情况是,正是由于并购重组失败率高,且财务顾问费远不如保荐承销费,所以不少投行将重心放在IPO业务上。在IPO发行暂缓之后,并购业务又重新走进各家公司的“视野”。目前在国内投行中,只有十余家券商有专攻并购的团队,包括中金、中信、海通、华泰联合、西南、中信建投、招商等。从券商并购业务团队人员素质上来说,由于并购财务顾问服务不要求签字,所以他们不能享受类似保代们能领取的“签字费”,收入远不如做IPO项目来的多。另一方面,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并购业务团队中拥有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人员并不多。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30710/0417160700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