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诺泰生物的投资者不太开心。2025年7月18日晚,诺泰生物接连抛出两枚 “重磅炸弹”:一则是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坐实 2021 年年报虚假记载、可转债发行文件欺诈发行的违规事实;另一则公告紧随其后,宣布公司股票于7月21日停牌,次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正式戴上 “ST” 帽子。

从业绩亮眼的行业 “学霸”,到因造假被立案调查、股票面临风险警示,诺泰生物的 “人设崩塌”,让 1.51 万户股民陷入焦虑与不安。

历史旧账浮出水面

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 3000 万元,虚增利润总额 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 20.64%。另外,在 2023 年 12 月披露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具体而言,2021年12月,诺泰生物向浙江华贝进行技术转让,并于会计年度届满前“压哨”确认业务收入3000万元。然而,证监会调查发现,浙江华贝既不具备支付技术转让款的资金实力,也不具备实际应用该技术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令人震惊的是,浙江华贝向诺泰生物支付的技术转让款最终竟来自诺泰生物对其的增资款。这一系列操作,使得该技术转让业务实际上不具有商业实质,按照规定不应确认收入。

2023年12月,诺泰生物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4.34 亿元,其公开披露的《募集说明书》中 “财务会计信息” 援引了2021年度虚假的财务数据。

事实上,诺泰生物于2021年5月登录资本市场,或许是为了粉饰其上市首年的业绩,诺泰生物选择以“压哨”确认技术转让收入的方式为自己“美颜”,却未料到数年之后,诺泰生物将为其历史旧账买单。

学霸也造假?股民起诉在即

诺泰生物自上市以来,在生物医药领域一直有着较为亮眼的表现,一度被市场视为行业 “学霸”。公司主要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的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业务,凭借着技术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在行业内逐渐站稳脚跟。在业绩方面,2024年年报显示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均表现不俗。如此优秀的成绩单,让股民们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但如今,这一造假事件的曝光,使得诺泰生物的 “学霸” 形象瞬间崩塌。就如同一位一直成绩优异的学生,突然被发现考试作弊,之前所有的荣誉和光环都变得黯淡无光。公司一直以来营造的良好形象,在股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股民们原本基于对公司业绩的信任、对公司前景的看好而进行投资,现在却面临着公司因违规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

此次违规事件,对诺泰生物的股民来说,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从公司层面来看,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已于 2025年7月21日停牌 1 天,从 7 月 22 日起复牌并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 股简称变更为 “ST 诺泰”。虽然实施风险警示期间,公司股票涨跌幅限制不变仍为 20%,且不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交易,不适用风险警示板交易的相关规定,但 “ST” 的帽子依然给公司股价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过往经验来看,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在后续的交易中往往会面临股价波动加剧的情况,股民们的资产面临着大幅缩水的风险。

根据《民法典》《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因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目前,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团队已接受多名投资者委托,拟在近日提起索赔诉讼。

王智斌律师团队认为,2022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23日期间买入诺泰生物股票或诺泰转债,并在2024年10月23日持有的受损投资者,有权要求诺泰生物以及相关责任人赔偿部分损失。相关投资者可在微信服务号“索赔吧”中提交预审材料。

根据规定,投资者可以索赔的是投资差额损失以及与投资差额损失对应的佣金损失、印花税损失。投资差额损失可以理解为在泡沫价格上买入股票而多付出的成本,具体到诺泰生物,投资者可以根据以下条件判断是否满足索赔条件,以下条件需要同时满足:

a.2022年4月28日之后有买入;

b.2024年10月23日需持股;

c.如在2024年12月2日前卖出的,需要有实际损失,如在2024年12月2日前未卖出的,持仓成本需要高于53.15元。

在线咨询:微信服务号“索赔吧”

电话咨询:1330191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