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朗科技5年财务造假,审计机构是否需要担责?
卓朗科技5年财务造假,审计机构是否需要担责?
随着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落地,卓朗科技在资本市场上的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这家自2000年便登陆股市的“老兵”,如今却因财务造假丑闻面临退市的命运,令人唏嘘。
退市倒计时
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卓朗科技及其子公司天津卓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虚构服务器、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的销售业绩,累计虚增收入超过18亿元人民币,虚增利润逾13亿元。特别是在2022年,卓朗科技的财务造假行为达到了顶峰,虚报收入占到了公司公布总收入的70%,虚报利润占到了公布利润总额的近90%。这种行为已经触及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件。
根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在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内披露的虚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超过5亿元且超过已披露相应数据的50%,将被强制退市。卓朗科技在2021年和2022年的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到了99,474.28万元,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57.85%,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到了69,574.69万元,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6.31%,均超过了50%的比例标准。
昨日晚间,卓朗科技披露了上交所对其出具的《关于拟终止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股民已自救,审计机构是否应担责?
早在今年的3月,卓朗科技就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随着违规事实的明朗化,我们将在近期提交第一批股民的索赔材料。
我们认为,2019年9月23日至2024年3月14日期间买入卓朗科技且截至2024年3月14日持股的投资者,有权要求卓朗科技、相关责任人及时任审计机构赔偿部分损失。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投资者可以要求赔偿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及印花税损失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年审机构对卓朗科技2023年财报出具了保留意见,然而,2019年至2022年财报,则分别被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均未发现卓朗科技财务造假的行为,这究竟是卓朗科技造假手段高明导致审计机构未能发现,还是时任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责?恐怕很多股民心中均有这个疑问。
年审机构及时任会计师作为证券服务机构,可谓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司法实践中,年审机构通常会因涉嫌未勤勉尽责而被投资者推上被告席,在上市公司存大规模、长时间财务造假的情况下,审计机构被判担责的案例并不少见。具体到卓朗科技一案中,两家会计师事务所是否需要担责,取决于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能否证明其已穷尽了必要的审计手段。
我们会在我们代理的案件中将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列为共同被告,通过司法程序,争取解答股民心中的“疑问”。
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投资者可以要求赔偿的是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及印花税损失,其中,投资差额损失可以理解为是投资者在泡沫价格上多支出的泡沫成本,投资差额损失的多少与买入价格和股数有关。
作者: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 王智斌律师团队
执业证号:13101200710424519
咨询电话:13301915286
在线咨询:微信公众号“索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