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弘股份发布晚间公告,因公司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三季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安徽证监局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截至发稿,8月15日早盘,中弘股份应声大跌近8.65%,股价跌破1元。

回溯2017年中弘股份各季度的财务报告,公司业绩曾突然“变脸”。

2017年,公司前三个季度的业绩花团锦簇,第一季度报告、年中报告、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增长态势良好,净利润分别为895.62万元、2930.96万元、8268.32万元。三份定期报告同期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223.04%、153.40%、31.26%。

但年报业绩却突然“变脸”,巨亏25.11亿,同比降低1699.01%,营业收入也缩水七成。销售毛利率由正转负,从26.41%骤降到-18.41%。

按照中弘股份在年报中的解释,业绩下滑是由于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受到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受北京商办项目(商住房)调控政策的影响,已销售的房产被大量退房,导致公司房产收入大幅下滑。

 不过,记者查阅发现,北京商办项目调控政策颁布时间为2017年3月26日。政策发布后,中弘股份部分楼盘即发生大面积退房事件。吊诡的是,不同于年报的甩锅,中弘股份的2017年半年报业绩并未体现退房事件的影响,财报显示,公司2017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5.89%。

 此外,除了突如其来的大额亏损之外,公司4月14日还发布了业绩修正预告,公司将2017年净利润预计亏损额由10亿元调整到24.8亿元,同比下降1679.13%。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也曾牵扯到财务造假。大公国际资讯有限公司因中弘股份提供的银行账户余额信息不实,将公司的信用等级由A+降至BBB-。

此次被安徽证监局调查,对正谋求重组的中弘股份而言,或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前,中弘股份一直谋求重组,从港桥投资到新疆佳龙,中弘股份一直在寻找“接盘侠”,不过重组之路并不顺畅。

6月28日,公司控股股东中弘卓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新疆佳龙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佳龙”)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拟将自己持有的26.55%中弘股份转让给新疆佳龙。

目前新疆佳龙正在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相关工作,双方的合作也只停留在框架上。但自双方签订协议后,已经接连爆出利空消息,此时中弘股份又涉嫌财务造假,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智斌指出,财务造假是典型的虚假陈述行为,最高会面临证监会60万元的罚金以及对直接责任人市场禁入等措施。受虚假季报误导的投资者有权向公司提起索赔诉讼。

而有投行分析人士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表示,根据《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因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大股东不得减持股份。如果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收购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暂停收购。实际上,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后,重大资产重组将无法推进。

倘若中弘股份这次财务造假的“实锤”砸下来,此次重组可能又要“凉凉”。

原文链接:http://stock.caijing.com.cn/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