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涌动的P2P正在将不宁静的氛围传导至越来越多的地方。

消息称,有小米手机用户(即“米粉”)此前通过“小米运动”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务,下载一些此前小米推荐的P2P理财平台,并得到返产品、返现金等方面的优惠。但近两个月,有多个P2P平台已明确公告出现提现困难、逾期或暂停运营等风险。

小米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接到用户投诉反馈后,公司于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的P2P推广广告,并且与用户沟通统计,了解受损情况。且在协助小米用户维权之际,小米应用商店已全面清查并下架超过三千款的金融应用。小米应用商店已决定不再收录新增的P2P理财产品应用。

P2P爆雷,推广平台是否难辞其咎呢?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向记者明确指出,“P2P平台的地方金融办备案信息未纳入小米审核之列。小米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本报记者也采访获悉,米粉“踩雷”的背后,小米也有苦衷。有另一家手机企业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感慨,“手机企业作为推广平台的确是想审查P2P平台的金融办备案信息,但很多平台还没有完成P2P备案进程。”

这种想审查P2P平台的金融办备案信息却面临无证可查的问题或许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不过,在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博导贲圣林看来,无论是出于对P2P产品投资者负责任还是小米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来考虑,加强对小米生态系统内P2P产品的筛查力度都属多方共赢的力措。

清查下架逾三千款P2P应用

2018年7月堪称P2P爆雷的高发期。综合网贷之家等统计数据显示,仅7月的前三周,涉及提现困难、停业、跑路、转型的P2P平台已逾130家。据了解,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小诸葛、金柚、管家金服、秋田财富、小灰熊金服等已相继爆雷。

小米手机使用者林琳(化名)向本报记者介绍称,P2P平台一般采用在小米应用商店做置顶广告或其他形式的展示来吸引“米粉”购买,或是直接嵌入小米VIP每日任务中,用投资即可返产品、返现等方式吸引“米粉”来完成。

此前就有珠三角手机代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手机已完成向软硬件一体化迭代的背景下,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有做类似互联网服务探索。

据悉,小米当前互联网服务产品品类达十种,主要仍由互联网广告及网络游戏构成。本报记者获悉,这不仅是互联网公司常规的互联网服务变现路径,也是市场竞争中,大中型互联网公司占据较大竞争优势的细分业务领域。反观,后来者小米优势并不显著。

艾瑞咨询此前数据显示,代表小米互联网服务产品盈利能力核心指标之一的月活跃用户平均收入在2017年录得约为9.1美元,这仅相当于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月活跃用户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互联网服务收入不仅被业内视为衡量小米IoT基因的核心维度,也是小米利润潜力所在。

竞争压力倒逼下,探索更多的互联网服务产品种类及变现方式几乎是互联网公司所思考的行业性议题。伴随以P2P等为代表的理财产品代销渠道近年逐渐从线下扩围至线上,P2P业内人士范逸介绍称,在平台的应用程序中推广理财产品以获取广告收入甚至赚取佣金及收益抽成等已属普遍现象。

不过,也有不少P2P参与者对此持谨慎保守的姿态。曾参与P2P平台创业的董刚就直言,受互联网金融概念、市场资金流充裕等多因素刺激,P2P在互联网金融较为火爆的2014年前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行业浮躁、不规范、自融等短视行为令P2P于2016年便进入了下行通道。”董刚认为, 彼时P2P呈现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基于该认知,他也在2015年选择离开这一行业。

原文链接:http://www.cb.com.cn/zjssb/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