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市中小板上市的獐子岛(002069)继续停牌。从三季报预盈7565万元到巨亏8.12亿元,獐子岛可谓是一夜成名,不仅让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瞬间体会到这个冬天有点冷,也给其他投资者再上一堂风险教育课。
通过獐子岛黑天鹅事件,投资者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靠天吃饭行业高风险
10月30日,獐子岛发布三季报称,因遭遇几十年不遇冷水团天灾,成本为7.35亿元的105万亩海底播虾夷扇贝接近绝产,导致1~9月亏损8.12亿元。受此影响,公司预计2014年全年亏损。而两个月前该公司曾公告,预计1~9月净利润4412万元~7564万元。多家机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该股复牌后至少两个跌停板。
昨日,知名股评人士皮海洲通过博客表示:价值近8亿元虾夷扇贝,说没就没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充分暴露水产养殖行业靠天吃饭高风险。獐子岛公司还解释,即便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仍然避免不了。因此,类似靠天吃饭行业,应引起投资者高度重视。
库存不能盘点有点悬
昨日獐子岛公告称,已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公司进行自查,并要求相关机构出具核查意见。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表示,“投资者关注的是此次事件发生背后真正的原因,而这个问询函主要是关于损失计提,对于亏损原因仍然没有能够给出一个让人完全信服的说法,对于解除投资者的疑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
公司自查结果能否服众?有股民发帖质疑:獐子岛是否真的在105万亩海域播了7.35亿元成本虾夷扇贝,这事情恐怕只有大海才知道。虽然每年报表都经会计师审计,但会计师们肯定不会到獐子岛330万亩养殖海域遨游。
对此,王智斌表示,从獐子岛事件可以看出现行会计监管制度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獐子岛事件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库存不能盘点的企业,单单依靠事后审计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在事前进行监督,做到未雨绸缪。”
公开信息暴露蛛丝马迹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和獐子岛距离很近的养殖虾夷扇贝养殖户却是扇贝丰产,也没听说冷水团灾害。难怪有股民质疑:冷水团是否真的来过,是否有海洋专家与气象专家用事实说话?都需要獐子岛日后公告澄清。
獐子岛投苗面积大幅增加但产量不增加,又该如何解释?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獐子岛虾夷扇贝营收9.59亿元,和2010年虾夷扇贝营收9亿元相当。但是,2013年应对投苗年是2010年,投苗面积达到120万亩,2010年应对投苗年2007年,但投苗面积仅32万亩。4倍投入为何换来一样结果?
还有,2011年和2012年,曾有獐子岛离职高管向媒体反映公司内部贪污苗种及投苗不足等问题。虽然公司都予以澄清,但公开报道显示个别员工在播苗种时收受贿赂被当地警方立案调查。这次,正好是要收获2011年底播扇贝时节,却遭遇冷水团袭击。
这些公开信息都被如今套牢的投资者忽视了。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不要片面看重年报季报中机构增持多少、股东人数减少人均持股增加等数据。如果要买某个公司股票,一定要注意收集分析相关媒体报道和公司公告等公开信息。据中新社
社保
套起了
三季报显示每股亏损1.14元,3家社保1家保险合计持有3054万股,相比二季度2家社保2家保险持股量增加600多万股。
别成为第二个蓝田股份
近日,网上再度流传关于蓝田股份的段子:第一年,我有5000万甲鱼库存,不信?你(调研机构)下水捞起来看看。第二年,我有1个亿甲鱼库存,去年甲鱼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捞捞看。第三年,发洪水甲鱼全跑了,业绩巨亏。第四年,我有2亿甲鱼库存,去年跑掉的甲鱼全回来了,还拐带回来一批野生甲鱼。
为什么要把獐子岛与蓝田股份联系在一起?因为两家公司都属于水上养殖公司,都难以摆脱靠天吃饭问题。股龄稍长一些的投资者知道,蓝田股份是水上养殖公司造假的典型。该公司1996年发行上市,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即使遭遇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达到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360%,在当时A股市场创造了蓝田神话。业绩神话的背后,实际情况却是该公司在1999年和2000年间虚构巨额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际则是巨额亏损。真相大白后,蓝田股份多名高管接受调查,公司暂停上市。
对于市场质疑,需要獐子岛拿事实证明清白。獐子岛不妨主动提出申请,让证监会以及有关方面专家们组团进驻全面调查。皮海洲
2006年,獐子岛以25元发行价格,成为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第一高价股,上市首日以62.11元收盘,成为当时深市第一高价股。当时市场给予獐子岛如此偏高定价,原因在于獐子岛拥有全国最大海珍品生态养殖基地。
原文地址:http://news.hexun.com/2014-11-06/17009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