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近期暴露出债务风险。多次转型债务缠身的中科云网、子公司突然曝出百亿坏账的皖江物流、资不抵债面临退市的*ST二重是最具代表性的3家公司。
中科云网:转型之殇
巨额债务往往由公司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引致,湘鄂情就是一例。
湘鄂情已经易名为中科云网,转身拥抱大数据、环保等热门领域,股价一度暴涨,但在转型的过程中,因餐饮业务亏损导致的债务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愈演愈烈。
2011年至2013年,中科云网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35亿元、13.64亿元、8.02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0.82亿元、-5.64亿元。与逐年递减的营收与利润相比,中科云网3年间的负债分别为5亿元、9.51亿元、10.78亿元。
根据2014年中报,中科云网总资产减少至17.28亿元,其负债则升至14.3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上市后最高点,当时唯一能聊以慰藉的是,半年报披露该公司第三季度将扭亏为盈。
但让投资者失望的是,上周中科云网发布调整业绩公告,将三季报业绩预告由先前的“扭亏为盈”变为亏损9500万元至8500万元。
对于中科云网的高管来说,上述情况早已见怪不怪:中科云网曾经两度修正201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1次修改2013年全年业绩预告,再加上这次“变赢为亏”的2014年三季度业绩预告,一年内已4次修改业绩。
与4次修改业绩相似的是,中科云网在一年内做了5次转型尝试,进军大数据、新媒体、影视、生物质能、环保5大领域,一个又一个新故事支持了中科云网股票走势,使股价从年初的每股5元左右最高涨至12元。
公司董事长孟凯曾表示,之所以在匆忙间发展如此多的业务是因为他不想再重蹈餐饮业遭受政策冲击的覆辙。“如果我们完全转型到环保行业,但环保又受到政策冲击怎么办?所以在剥离餐饮业务的同时,一定要再拓展其他领域,分散风险。”
但频频转型的同时,中科云网账面上的现金已经不多,从而导致债台高筑。支持这家公司继续烧钱收购的只能是“吃老本”——变卖资产,以及发行债券、进行定增。
连续开讲新故事和一年4次修饰业绩的中科云网最终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10月14日,该公司因涉嫌证券违法违规行为,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并收到了北京证监局的监管函。
这令股民期待多日的定增变得遥遥无期。“由于接受调查期间,证监会对公司提出的定增方案将不予受理,我们只能等到调查期过后再进行定增。”中科云网证券部工作人员安鑫表示。
受三季度业绩修改以及被立案调查的双重影响,中科云网上周前两个交易日停牌,复牌后的3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下跌22.81%。
皖江物流:瞒报债务
中科云网的钱荒由来已久,转型过程中资金缺口的扩大也是一步一步积累而至。若一家原本运行良好的公司突然暴露出超过100亿元的债务,就不免有瞒报债务的嫌疑了。
这种事情就恰恰发生在皖江物流这家上市公司身上。
10月9日,皖江物流接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公告,市场纷纷猜测这与此前皖江物流子公司暴露的巨额坏账有关。
9月5日,皖江物流子公司淮矿物流因无足额资金支付到期债务,被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告上法庭。当日,淮矿物流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20多个账户被全部冻结,冻结金额共计1.5亿元。
根据皖江物流发布的公告,截至2014年9月12日,淮矿物流债权总额161.57亿元,其中已到期债权109.7亿元,只有部分债权设定了担保。此外,淮矿物流债务总额167.49亿元,其中已到期债务20.69亿元,未到期债务146.8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淮矿物流是皖江物流最重要的子公司,截至今年中期,淮矿物流的资产总额为225.39亿元,占母公司皖江物流总资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的欠债危机不仅在股市持续发酵,而且负面影响也蔓延至有关债券,受到波及的不仅是股民,还有债券投资者。
产270.19亿元的比例超过80%;今年上半年,淮矿物流实现净利润3777.08万元,而当期皖江物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78.86万元,淮矿物流为母公司贡献的净利润超过40%。
一个重要的细节是,皖江物流今年4月进行了换届选举,上市公司原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物流公司董事长汪晓秀离职。皖江物流在对其离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物流公司的应收款项存在重大坏账风险,预计将出现重大亏损。目前,汪晓秀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立案侦查。
显然,皖江物流至少在今年4月就应该察觉到子公司的坏账风险,但为何直到今年9月银行告上门来,才“被迫”披露出来巨额的财务漏洞呢?为此,记者多次拨打皖江物流投资者关系处电话,但始终无人接听。
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对此表示,投资者完全有理由怀疑公司没有及时披露真实的财务数据,或是公司披露了虚假的财务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63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如证监会以虚假陈述为由对该公司做出行政处罚的,因皖江物流虚假陈述行为而受损的投资者均可向上市公司索赔。
面对子公司的巨额债务,皖江物流决定“断臂求生”。10月8日,皖江物流发布公告称,淮矿物流拟向法院申请重整,进入法定重整程序后,淮矿物流的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上市公司的出资成本及应收款项等损失约29亿元。
*ST二重:重组尴尬
上市公司放任债务居高不下,并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裹足不前,后果就是资不抵债,最终难逃退市厄运。
*ST凤凰、*ST国恒、*ST超日、*ST二重4家公司已经连续3年亏损,若今年再度亏损即有可能被交易所强制退市。
*ST二重上周五发布公告称,由于重机行业持续低迷,公司持续亏损,资金极度紧张,致使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贷款本息出现逾期,到期商业承兑汇票不能按期兑付。截至2014年10月16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银行贷款等债务27.83亿元逾期。
从业绩报告来看,*ST二重已经没有了偿还能力。公司已经连续3年亏损,情况愈发严峻。*ST二重2014年中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9.3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减少1.19亿元。此外,*ST二重截至今年6月底总资产为193亿元,其中净资产再度大幅下滑,仅为8.82亿元,同比下滑51.42%。
解决这些公司债务问题的道路只剩一条——重组。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实施联合重组,国机集团一度被视为*ST二重的“救世主”。
*ST二重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尽管联合重组以来,国机集团在业务上给予公司很多帮助,但公司是重资产行业,产品建设周期长,即使新订单再多,也不一定能在今年立即产生效益。
显然,只有立即向*ST二重注入大量资金,才有保壳的可能。2013年9月,*ST二重计划将二重集团(镇江)重型装备厂有限责任公司、德阳万路运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风电业务相关存货等资产出售给控股股东。相关资产出售如果顺利进行,将为上市公司带来高达19.98亿元的收益,这对于*ST二重业绩是否能够扭亏至关重要。
然而,这一方案被国机集团以违反国资监管规定的理由拒绝了。这无疑给*ST二重的中小投资者们浇上了一盆冷水。若*ST二重退市,进入整理板后,该公司将面临和退市长油一样的窘境。
事实上,重组是许多上市公司解决债务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无论是*ST二重的重组保壳,还是皖江物流重整剥离子公司,分离巨额债务能够直接令上市公司得到利好,无疑是中小投资者最乐意看到的。
令人尴尬的是,监管者往往在这之中扮演了不讨喜的角色:由于违反国资监管规定,*ST二重的重组方案被否;由于违反了证券法规,皖江物流的重整和中科云网的定增也打上了一个问号,这是中小投资者所不希望的。
从股民的角度看,虽然明知上市公司的债务黑洞与公司违规经营有着直接的关系,证监会的调查也都有据可循,但部分中小股民仍然不愿看到监管层的介入,因为随之而来的处罚可能让上市公司再无翻身之日,自己的投资也就打了水漂。反之,如果上市公司的重组、定增等策略能够起效,投资者还有回本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股民公正维权得来的收益远远不及被重组后再度“博傻”,所以监管层的执法也就被视为干扰重组,令监管行为平添了几分尴尬。
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并再次提到了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但只要“维权难”的现实不改变,监管层的尴尬仍将持续。
债券亦难逃噩运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上市公司的欠债危机不仅在股市持续发酵,而且负面影响也蔓延至有关债券,受到波及的不仅是股民,还有债券市场的投资者。
中科云网此前发行的公司债12湘鄂债遭遇了评级调降和价格暴跌。评级机构鹏元资信在不定期跟踪评级报告中将中科云网主体评级下调至BBB,评级展望维持负面,12湘鄂债债项评级相应下调至BBB。
这已经不是该公司债首次遭遇评级调降,2013年6月鹏元资信将其主体和债项评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2014年2月主体和债项评级进一步被下调至A,评级展望同样为负面。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2014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对公司债券交易实行风险警示等相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从上周三公司债恢复交易后,名称改为ST湘鄂债。
ST湘鄂债成为沪深证券交易所第三只被警示的挂牌证券,由于此前的ST长兴债和ST奈伦债都属于企业债,所以ST湘鄂债便是首只“戴帽”的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
实行风险警示后,只有金融资产高于5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方可买入债券,使得需求群体受到很大限制,同时由于中科云网自身的债务危机,导致上周三ST湘鄂债恢复交易后就被众多持有者抛售。债券价格从停盘前的每张96.334元直接跌至93.18元,至上周五收盘报收91.417元。
此外,考验中科云网的还有会在2015年4月5日到来的ST湘鄂债持有者回售债券。国信证券分析师董德志就认为,届时中科云网全额偿付的可能性很大。
皖江物流发行的公司同样面临信用评级被调降的风险,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期将12芜湖港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观察期间,联合评级将持续关注皖江物流重大事项进展情况,并评估最终结果对皖江物流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以及12芜湖港的债项信用等级产生的影响。
而*ST二重虽然公司自身没有发行债券,但债务危机却殃及控股股东二重集团发行的企业债。
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上周四决定,将二重集团的主体信用等级和其发行的企业债12二重集MTN1的债项评级均由BBB下调为BB-,同时均继续列入可能降级观察名单。究其原因,二重集团自身的经营困难以及合并逾期债务规模巨大成为评级调降的导火索。
原文地址:http://sc.stock.cnfol.com/gushizhibo/20141019/192276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