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光大证券的“8·16”乌龙指事件已近一周年,随着近日由光大证券内幕交易而引发的投资者维权案件的开庭审理,舆论的焦点又回归到这家曾处于风口浪尖的券商身上。过去一年,乌龙指事件曾倒逼光大证券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对于投资者的赔偿,该公司的态度却始终尤为强硬。

  “乌龙指”引发公司剧变

  去年8月16日,光大证券在进行ETF申赎套利交易时,因程序错误,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以234亿元巨量申购180ETF成分股,成交72.7亿元,引起沪深300、上证综指等大盘指数和多只权重股短时间大幅波动。受该乌龙指的影响,该公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市值的大幅缩水,在乌龙指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的股票下跌幅度最大时近40%。时至今日,其股价虽然在近期大盘整体上涨的带动下有所回升,但仍然较乌龙指当天下跌近17.78%,市值缩水近96亿元。

  对此,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8·16”事件对于光大证券的影响比较大,对其品牌美誉度、客户忠诚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证监会对其大力处罚也大幅影响其利润。的确,在乌龙指事件发生后,证监会很快就对光大证券进行立案调查,最终认定其存在内幕交易,并处以5.23亿元的史上最高罚单。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光大证券在过去一年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业绩的持续下滑。受乌龙指事件影响,该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下滑高达79.48%。并且,这种影响在今年的中报中仍未消除。今年中报显示,该公司再度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其中营业收入为19.22亿元,同比下降19.66%,净利润为3.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01%。而对于今年中报业绩依然下降的原因,该公司坦言仍是受“8·16”事件的影响所致。

  事实上,在乌龙指事件之后,光大证券的高层也发生了人事动荡,该公司的前总裁徐浩明、前董秘梅键、前助理总裁杨赤忠纷纷主动请辞。

  祸不单行,因IPO保荐项目天丰节能造假、“8·16”乌龙指等事件暴露出的风控问题,光大证券还受到了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相关监管方的惩罚,并被暂停部分业务。“其中因天丰节能造假导致公司长达8个月未能开展投行业务,对其经营业绩冲击很大。”一位投行人士称。以至于在最近登陆A股市场的一批新股中,光大证券的保荐项目寥寥无几,仅有艾比森、中材节能两个项目。

  此外,最新的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显示,受乌龙指的影响,公司2014年评级连降7级,从之前的双A级变成C级。

  官司缠身面临索赔

  乌龙指事件后,众多投资利益受损的投资者选择了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也让原本就元气大伤的光大证券再度面临巨大的风险。

  根据光大证券发布的有关乌龙指民事赔偿案件的信息显示,截至上半年,公司已经收到法院受理涉及“8·16”事件的民事诉讼89起,涉诉标的约1202万元。

  8月5日,投资者向光大证券索赔的诉讼终于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据原告方代理律师许峰介绍,本次开庭审理包括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61个案件,索赔金额在1000万元左右。其中仅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代理的53位投资者的索赔金额就近510万元,委托其维权索赔的主要是期货投资者。

  “虽然最终获赔的范围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大,但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王智斌表示,“杨剑波案件会涉及类似于内幕交易的基本事实,这些将作为本案投资者是否作为内幕交易受害者而获赔的依据。”

  那么,这些诉讼又会对光大证券产生什么影响呢?“涉诉标的金额最终的判赔结果将直接影响公司本期的经营业绩,一旦索赔成功,就会有新的投资者甚至投资机构加入索赔阵营,届时可能会影响光大证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说。

  态度强硬拒不认错

  虽然在乌龙指事件中遭受重创,但光大证券的业务侧重点并没有发生改变。目前,该公司的主营收入依然主要来自于经纪业务和信用业务,去年这两项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和11.8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9%和29.4%。

  今年中报显示,光大证券对经纪业务以及信用业务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这两项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9亿元和6.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46.16%和33.35%。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光大证券的基本实力还是有的,乌龙指事件虽然让它的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但该公司的盈利基础还存在,只不过需要时间去恢复。

  与对公司业务侧重点不动摇的态度相似,在过去一年中,光大证券对乌龙指责任认定的态度也一直未发生改变,至今仍坚称自己无过错,尽管证监会已经对光大证券的内幕交易违法行为进行了认定并给予行政处罚。事实上,对于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光大证券在后面并没有提起行政复议,也没有提起行政诉讼。这显示出光大证券的做法颇为矛盾。

  在最新的庭审过程中,光大证券依旧态度强硬,坚称公司并没有主观过错,完全是由系统错误引发的,不是光大证券故意为之,也不是有意操纵,且不存在内幕交易的行为。而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正是因为光大证券的这种极力狡辩态度,直接导致一年后的今天投资者的维权仍悬而未决。

  经营压力前所未有

  无论如何,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券商,光大证券依然要继续前行。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光大证券或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光大证券目前面临的最大压力或许是来自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自乌龙指事件之后,券商行业出现了明显加速整合的势头,从方正证券(601901,股吧)吸收合并民族证券,再到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000562,股吧)的联姻,以及日前刚宣布拟借壳中纺投资(600061,股吧)的安信证券,都意味着券商行业可能出现更大的竞争对手。

  对此,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在金融混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券商行业兼并重组将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券商的抱团取暖将有助于扩大规模,实现优势互补,最终提升整体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券商行业的加速整合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行业目前面临一定的困境,如经济业务收入出现下降、行业竞争加剧、创新压力大等。”杨德龙认为,券商行业的重新洗牌使有实力的券商通过兼并重组大鱼吃小鱼,中小券商若没有优势业务的话则可能会面临被兼并的风险。

  行业的加速整合对于尚在元气恢复期的光大证券或许正是一种挑战。受累于“8·16”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的行业竞争力已受到极大冲击,该公司在2013年19家上市券商的业绩增速排名中倒数第一,也是惟一一家业绩下滑的上市券商。另外,从公司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光大证券想要恢复到原来的业务水平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光大证券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客户质疑,打消客户对于公司风控不严的疑虑。同时,在人事变动后,也需要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填补空白。”杨德龙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马元月董亮

原文地址:http://stock.hexun.com/2014-08-08/167348642.html

完整案件索赔信息请参见:光大证券(601788)索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