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帽子”:是指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买卖或者持有相关证券,并对该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做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以便通过期待的市场波动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

  新京报讯 (记者白金坤)上周,海通证券在发布相关研报前买入紫江企业,当紫江企业涨停后随即卖出,有投资者称其涉嫌“抢帽子”。昨日,海通证券方面否认抢帽子,称发布研报前不知道公司其他部门买入了紫江企业。

  海通证券买入后发表研报

  7月16日,主营瓶盖、标签等业务的紫江企业突然涨停,当天的龙虎榜单显示,海通证券总部买入7650万元。当天紫江企业总成交额为3.34亿元,海通证券总部一家占当天成交量的23%。

  7月17日,紫江企业在涨停之后跳空低开并全天高位震荡。当天,海通证券发布一份研报:《铝塑膜:皇冠上的明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进口替代启动在即》,其中提到紫江企业。

  海通证券的研报称,“铝塑膜行业增速将超过锂电池,未来三年增速有望超过40%,行业有望成长为100亿的高端市场”,并表示,“国外双寡头垄断,紫江企业率先实现国产化”。

  7月18日,紫江企业早盘10点左右再次涨停。当天的龙虎榜显示,海通证券总部卖出1763万元。紫江企业在三个交易日中出现两次涨停,累计涨幅高达28.16%。

  一些投资者认为,海通证券在发表研报之前大举买入,研报发表后又卖出,显然有抢帽子的嫌疑。

  海通证券回应:部门间有信息隔离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海通证券的此次研报撰写人之一徐柏乔。徐柏乔表示,在自营部门买入前我们已经开始写这篇报告。另外研究所和自营部门有信息隔离墙。“在研报公开之前,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要买这家公司。”

  “之前本想推荐这家公司,但是报告写出来之后,发现自己买了,也就没法推荐了,就把报告变成了一篇科普类的报告”。另外徐柏乔表示,在公开的研报中,还专门披露公司已经买了紫江企业。

  徐柏乔一再强调,这是一篇行业报告,并没有推荐紫江企业,没有任何评级和盈利预测,写这篇报告的目的主要是科普性质,讲解铝塑膜行业。不过记者发现,该研报于7月17日发布,第二日紫江企业再次涨停。

  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证券部主任王智斌表示,利用信息优势先行买入在国内来看仍是个灰色地带。尽管海通证券的研报仅是行业的研报,但是研报中对于公司信息披露部分已经影响股价,另外提前买入的量足够大,可能会存在着不合规的地方。

  王智斌称,这个事件和此前的黑嘴汪建中还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汪建中荐股的信息存在着虚假的成分,另外汪建中也不是对于行业进行分析,而是直接推荐股票。“是否违规,研报中的信息是否真实至关重要,这需要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认定。”(本文来源:新京报)

原文地址:http://mobile.163.com/14/0722/02/A1NNP3BN001166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