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為A股帶來蝴蝶效應
隨著市場對A股納入MSCI指數預期的逐漸走高,不少投資者對納入指數后的A股行情也愈發看好。而為了更好進入MSCI,監管層對市場體系的完善力度不斷加大,比如嚴控上市公司隨意停牌,加強信息披露監管,都是充分的體現。
隨著六月的臨近,市場對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日益高漲。日前,有消息稱,A股停復牌新規即將發布,其中市場關注的“忽悠式重組”問題將遭到嚴控。同時,停復牌新規還將對A股上市公司隨意停復牌、停牌時間過長的問題作出限制,這也被市場看作是A股為沖關MSCI掃除的一大障礙。
從國際投行報告來看,今年6月A股入MSCI概率明顯增大,花旗、瑞銀等投行最近指出,低估值藍籌股最有可能率先入選,作為外資投資A股主要渠道的QFII已提前嗅到味道。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將是終結5月A股沉悶表現的利器。然而,業內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潑了一盆“涼水”,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嚴弘認為,A股納入MSCI指數並非提振A股價格的靈丹妙藥,但A股市場的國際化有助於價值投資的回歸,而價值投資的回歸隻能促進定價的合理性,不能保証市場價格高企。
嚴控隨意停牌
上周,有媒體報道稱,新修訂的停復牌新規將最快於本周發布,市場關注的忽悠式重組問題將遭到嚴控。
該媒體援引上交所有關人士話語稱,“2015年1月和11月,上交所分別發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及停復牌業務指引》和《關於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停復牌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上周我們對這兩個規定進行了修訂,並將於本周或者下周發布新的停復牌新規,深交所也將同時發布。”
據悉,新規將擴大停復牌適用范圍,不僅包括重大資產重組,對上市公司股價影響較大的事件,也會需要進行停牌處理。另外,停牌時間也會加大控制力度,停牌期間披露的內容更加詳盡。
上交所分別在2014年11月、2015年1月、2015年11月,發布《關於規范上市公司籌劃非公開發行股份停復牌及相關事項的通知》、《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及停復牌業務指引》、《關於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停復牌及相關信息披露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其中2015年11月發布的《意見稿》規定,一般情況下,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期限規定為最長不超過5個月。《意見稿》將停復牌事項主要分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非公開發行股份以及其他重大事項等三大類。
以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為例,2014年至今,停牌並披露重組預案的164家滬市公司中,60%的公司在停牌后3個月內復牌披露預案,27%的公司停牌后5個月內復牌披露預案,僅有13%的公司停牌期限超過5個月。
基於這一情況,《意見稿》將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期限規定為最長不超過5個月。原則上停牌公司應當在3個月內公布預案並申請復牌,預計股票停牌時間超過3個月的,應當在原定復牌期限屆滿前召開股東大會,審議申請股票延期復牌的議案。延期復牌時間不得超過2個月,但重組事項依法依規須經事前審批或者屬重大無先例的除外。
據同花順統計顯示,截至今年5月18日,有300家公司上市公司處於停牌的狀態,其中,停牌半年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0家,分別有:建發股份、恆康醫療、三變科技、沙隆達A、*ST舜船、*ST宏盛、美年健康、浙江東方、蘇大維格、宏磊股份。從停牌的原因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於重大事項停牌,都是要資產重組。截至目前,停牌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是建發股份。自去年6月停牌以來,已近11個月。
為納入MSCI鋪路
“停牌制度的調整,特別是針對資產重組的停牌的規定和限制,將有助於抑制上市公司以重組名義進行市場價格操縱,以有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嚴弘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發送最新短評時如此指出。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預期成為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其推動進展也是風生水起。盡管不少人士認為以中國目前的經濟體量和A股市場規模,已經是MSCI納入A股的時候了,然而在2015年A股進入MSCI落空后,在A股市場經歷的股災期間出現的“千股停牌”的奇觀著實讓海外投資者心存顧慮,而A股的停復牌機制一直以來都飽受詬病。
據悉,今年MSCI在2016年A股分類建議征詢報告中便提出的關於停牌制度以及反競爭條款的新問題,比如停牌制度、反競爭條款等。
對此,嚴弘強調,“事實上,對於國際機構投資者來說,市場波動並不可怕,這是投資風險的一部分,而他們不能接受的是,因為市場規則不完善所帶來的對風險的不可預測性。”
此前有報道稱,海外機構投資者對A股市場隨意停牌甚有意見,擔心A股一旦納入MSCI后,隨意停牌會影響機構投資者操作。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指出,忽悠式重組、隨意停復牌的行為可能成為上市公司和大股東變相操縱股價的一種方式。“有些上市公司先停牌,而后再補充相關信息,而且是根據自身需求發布相關利好或者利空消息,達到預期效果之后再申請復牌,最終引導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走勢。”與此同時,隨意停復牌的行為更容易成為醞釀股價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溫床,而這也是監管層打擊隨意停復牌的重要原因。當前,不少上市公司給出的市場停牌理由都是重大事項或者謀劃重組。但在停牌數月之后,部分上市公司卻最終宣布重組失敗,讓不少投資者無故踩雷。
“這也就說明了中國股市的市場制度建設任重而道遠,而在A股面臨新一季MSCI的考量之際,相關監管部門也在改善市場機制方面有所建樹。”嚴弘表示,除了嚴控隨意停復牌外,對於A股來說最重要的市場建設還在於信息披露的規范,不管是重組還是其他公司的重大變更或事件發生,都需對市場有個明確的信息披露,而不是語焉不詳,或利用停牌等手段規避市場的監督。
機制改善更重要
隨著市場對A股納入MSCI指數預期的逐漸走高,不少投資者對納入指數后的A股行情也愈發看好。有分析人士認為,A股一旦成功被納入MSCI指數,將帶來超千億美元級別的資金流入﹔同時也將加大全球投資者對A股的關注,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其中,以銀行、券商等為代表的藍籌板塊中,優質標的有望受到資金追捧。
民生証券分析師朱振鑫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今年6月MSCI(美國明晟)納入A股的可能性比去年要大,目前MSCI還處在對其主要客戶的問詢階段,大客戶的反饋對於最終決策至關重要。
按照民生証券的預計,當A股以5%比例納入MSCI指數時,潛在流入資金規模大約在241億美元左右,中國股市總市值7萬億美元,該數額大約僅佔0.34%。
根據MSCI中國A股ETF一季報持倉數據顯示,其前十大重倉股依次分別為中國平安、萬科A、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中信証券、貴州茅台、格力電器、交通銀行,如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上個股有望成為重要的“儲水池”。
對此,嚴弘認為,A股若能如願被納入MSCI指數,將會引入更多海外投資者,逐漸為市場帶來更多發達市場的先進投資理念和信披規范要求,傳遞更多積極的聲音,從而促進整個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和健康發展。同時,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的資金入市,有助於增強A股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提高市場價格合理性,對完善A股市場定價機制產生有效的促進作用。
但同時,嚴弘也強調,A股納入MSCI指數並非提振A股價格的靈丹妙藥,但A股市場的國際化有助於價值投資的回歸,而價值投資的回歸隻能促進定價的合理性,不能保証市場價格高企。“事實上,隻要我們的市場機制進一步改善,A股市場將能吸引比指數基金更多的國際資本,而不必企盼MSCI指數的垂青”。
原文链接:http://hb.people.com.cn/BIG5/n2/2016/0523/c192237-2838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