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在资本市场上,A股遭到股东大额减持往往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打击,让中小投资者感到措手不及。近期上交所[微博]就发布了旨在规范股东大额减持行为的意见稿,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有行业人士分析,通过预披露事项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有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严防了公司大股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益输送、操纵公司股价的行为,大股东减持热情或降温。

  在这份《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预披露事项(征求意见稿)》中,上交所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或者持股5%以上股东(下称“相关股东”),预计未来6个月内通过上交所证券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单独或者合并减持的股份,可能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的,应当在首次减持前3个交易日通知上市公司并预先披露其减持计划。

  “从现行制度来看,主要规范减持实施后股份每减少5%,或减到5%以下,以及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股份每减少1%公告等情形,从实践来看,减持实施完成后事后披露的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部分股东减持套现等动机所利用,受到较多市场质疑。”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付永翀说,当前规则下相关股东卖完了才披露,公告后股价往往第二天应声下跌。

  付永翀指出,如果相关股东提前3天预披露,股价在之前就会有所反应,这对于相关股东减持套现的额度就会造成影响,杜绝了相关股东“躲猫猫”式的减持行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也指出,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对相关股东减持进行规范,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或者中小股东权益的有效办法。

  “持股5%以上股东等相关股东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对公司现状及经营情况有着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股票估值等是否合理也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董登新表示,包括减持原因在内的减持计划的预先披露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知情权,符合市场三公原则和投资者保护的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等相关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其持股意愿对于公司内部治理及正常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相关股东大额减持计划的披露有利于增强市场预期,此外,持股5%以上股东等相关股东的大额减持行为,尤其是集中或频繁的减持行为,可能对二级市场股价影响较大,且控股股东高位减持套现历来广受诟病,减持计划及计划实施的持续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强减持过程的透明度,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同时,上交所还规定了相关股东未披露减持计划的,任意连续6个月内减持股份不得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的条款。同时,为防止相关股东在短期内同时进行买入和卖出的双向操作,上交所特规定自其最后一笔减持完成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增持公司股份。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举的意义在于严防公司相关股东操纵公司股价,杜绝利益输送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两市进入中报密集披露期,两市大股东的减持行为悄然增加。据统计,178家公司的相关股东在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票,合计市值达到69.09亿元,是增持金额的两倍。有市场人士指出,上交所的新规或许能为持续“高烧”的大股东减持行为降降温。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40725/030019812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