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已退市并变更证券简称为“津信科5”(证券代码:400259)的原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朗科技”)发布投资者诉讼进展公告,披露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投资者诉公司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公司赔偿某股民各项损失合计137,896.28元。这一判决距离卓朗科技因五年持续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不足一年,标志着这场横跨数年的资本市场造假案,在行政追责之后,民事赔偿的司法追责闭环正加速形成。

梳理监管文件及司法文书可以发现,卓朗科技的违规行为堪称“系统性、长期性”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证监会2024年12月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2019年至2023年间,卓朗科技通过虚构核心业务、构建资金闭环的方式持续虚增收入和利润,涉及服务器及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两大核心板块。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先虚假采购无真实来源的服务器,或虚构软件服务合同,安排客户转手销售给关联公司,整个过程无实际货物流转,销售回款看似来自客户及关联方,最终实则源自公司自身,形成完整的造假链条。

造假数据之惊人令人咋舌。监管调查显示,五年间卓朗科技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超1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超13亿元。其中2022年造假情节最为严重,当年虚增营业收入6.56亿元,占同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2.46%;虚增利润总额3.57亿元,占同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86.08%。除财务造假外,公司还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遗漏问题,2019年其子公司以4.91亿元资产为他人7.02亿元债权提供担保,该金额占公司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71.89%,但公司未及时披露,导致2019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这场持续五年的造假骗局终在2024年迎来监管重拳。2024年12月,证监会对卓朗科技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时任总经理张坤宇、时任副总经理戴颖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3800万元。由于造假行为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卓朗科技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首单该类退市案件,股票自2024年12月26日停牌,2025年3月6日正式摘牌退市。监管部门不仅用足‘资金罚’,更通过‘终身资格罚’彰显了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态度。

监管追责落地后,股民维权通道迅速开启。近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卓朗科技证券虚假陈述示范案件宣判,根据一审判决书,法院依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卓朗科技虚假陈述行为成立,判令其赔偿投资者投资差额损失137,717.24元、印花税损失137.72元及佣金损失41.32元,案件受理费及损失计算费用部分由公司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卓朗科技已退市并变更为“津信科5”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但‘退市不免责’,即使企业退市,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仍能通过司法途径得到保障。长期代理证券虚假陈述索赔案件的王智斌律师团队认为,2019年9月23日至2024年3月14日期间买入并2024年3月14日未清仓的卓朗科技投资者,可依法提出索赔(最终索赔资格以法院认定为准)。

公告显示,此次判决仍处于上诉期,公司暂未明确是否上诉,也未判断对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但表示将持续披露案件进展。我们预计,随着示范诉讼及个案判决的陆续落地,将有更多受损投资者加入维权队伍。卓朗科技案的全链条追责历程,既为资本市场财务造假行为敲响警钟,也为投资者维权提供了“行政追责+民事赔偿”的清晰路径参考。